網站首頁 法律生活 法律職場 糾紛問題 法律經濟 律師解答 合同範本 法律科普 其他法律

有哪些內容 | 未成年人犯罪會構成累犯嗎

欄目: 刑事犯罪辯護 / 發佈於: / 人氣:7.63K

未成年人犯罪會構成累犯嗎?有哪些內容

現在我國犯罪人羣逐漸年輕化,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逐年增加。其中有這樣的案例,有些未成年人犯罪後,在相關處罰結束後又去犯罪了。那麼針對這樣情況,未成年人犯罪會構成累犯嗎?下面本站小編收集了相關法律資料,讓我們一起學習瞭解下。

一、普通累犯的主體條件

累犯的構成涉及前後兩個犯罪,“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是指第一次犯罪時未滿十八週歲還是指兩次犯罪時都未滿十八週歲?如果前後兩次犯罪時都未滿十八週歲,行爲人當然不構成累犯,但是,如果第一次犯罪時未滿十八週歲,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之後五年內再犯罪時已滿十八週歲,這種情況是否構成累犯?

從實踐中分析,未成年人犯第一次犯故意犯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旋即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故意犯罪的,與相隔時間稍長後年滿十八週歲後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故意犯罪的相比,無論是主觀惡性還是人身危險性,前者絲毫不比後者低,如果前者不構成累犯,而後者因爲犯後罪時已滿十八週歲了就可以構成累犯,似乎不盡人情,也不符合法理。

從語義上分析,一般累犯的構成要求前後兩個罪都是故意犯罪,前後兩個罪都須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年齡上前後兩個罪也都應該年滿十八週歲的才能構成累犯。因爲,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 “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的除外。”既然前後兩個罪中只要有一個過失犯罪,就不構成累犯,那麼按照統一性解釋原理,前後兩個罪中只要有一個屬於未成年人犯罪,就不能構成一般累犯。更爲重要的是,《刑法修正案(八)》的此條修改目的是對未成年人犯罪採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貫徹 “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因此,從有利於未成年人的角度而言,把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理解爲只要有一個屬於未成年人犯罪即可,更能體現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寬宥政策。

二、未成年人犯罪會構成累犯嗎?

《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累犯問題,“前罪”是未成年人犯罪,只要刑罰執行的主要部分是在行爲人成年後完成的,也不妨礙累犯的成立。當然,如果行爲人刑罰執行的主體部分是在行爲人未成年階段完成的,這種受刑經歷就不應當作爲累犯前提;因爲接受刑罰之際,行爲人的人格尚未成型、穩定。

未成年期間被執行刑罰的,由於受刑人人格尚未完全成型,對刑罰的體驗不足以作爲判斷刑罰遲鈍人格存在與否的依據。累犯之所以要求刑罰必須執行完畢,是因爲只有刑罰效果完全發揮之後,才能得出行爲人是否具有刑罰遲鈍型人格的結論。“後罪”之所以必須是故意犯罪,是因爲只有故意犯罪才能讓行爲人將刑罰的體驗與犯罪意圖進行對比,只有存在這種對比的機會,才能考查受刑經歷在“後罪”發生之際的作用。

以上就是未成年人犯罪會構成累犯嗎這個問題的相關內容。不難發現,累犯的主體條件之一是就是犯罪嫌疑人要年滿18週歲,所以未成年人犯罪不會構成累犯。國家這麼規定也是爲了保護未成年人,希望通過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使其以後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更多相關問題您可以諮詢本站揭陽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