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法律生活 法律職場 糾紛問題 法律經濟 律師解答 合同範本 法律科普 其他法律
當前位置:法律知識吧 > 法律顧問 > 法律

逃稅罪中的直接主管人員

欄目: 法律 / 發佈於: / 人氣:2.3W
逃稅罪中的直接主管人員
如何認定主管人員

直接責任人員認定標準刑法沒有規定,在理論上存在重要作用說及行爲方式說等不同主張。前者主張以在單位犯罪中的作用爲標準,作用大的單位犯罪參與人就是直接責任人員,後者主張參與單位犯罪的行爲方式爲標準,具有直接性的參與行爲就是直接責任人員。相關司法解釋兼採了上述兩個標準,在對主管人員的認定上採用了行爲方式標準,把實施具有決定、批准、授意、縱容、指揮單位犯罪的人員作爲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而在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上採用了重要作用說。

如:《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規定: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在單位犯罪中具體實施犯罪並起較大作用的人員,對於受單位領導指派或奉命而參與實施了一定犯罪行爲的人員,一般不宜認定爲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對於受單位領導指派而積極參與實施走私犯罪行爲的人員,如果其行爲在走私犯罪的主要環節起重要作用的可以認定爲單位犯罪的直接責任人員。這兩個文件雖然都只是針對特定犯罪作出的規定,但其精神對一般單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認定無疑具有指導意義。

上述司法解釋對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認定,在以刑法第三十一條爲依據的同時,還考慮了刑法第十三條犯罪一般定義中的但書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需要改進之處:

一是都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限定爲在犯罪行爲實施過程中的人員,把參與單位犯罪意志形成的人排除在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外,實際上縮小了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範圍。從理論上說,單位犯罪包括犯罪意志的形成及實施兩個方面,只要對這兩個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就應該承擔直接責任,儘管單位犯罪意志的形成主要受主管人員的影響,但不能排除不具有主管地位的人員參與併發揮重要作用的情況。

二是上述解釋以在犯罪中分作用大小來確定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範圍,而不是對直接責任本身作出解釋,作用大小比較離開了單位犯罪的具體行爲方式,存在着比較範圍不明確的問題。

三是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範圍限定爲積極參與人,對一般受領導指派的參與人不認定爲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但受領導指派參與單位犯罪是普遍現象,僅以此爲據難以充分揭示參與人的主觀責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