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法律生活 法律職場 糾紛問題 法律經濟 律師解答 合同範本 法律科普 其他法律

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欄目: 經濟法類 / 發佈於: / 人氣:1.75W

爲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促進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制定《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突出宏觀統籌,圍繞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部署任務,分行業高質量發展由行業主管部門部署實施。

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頒佈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文       號:發改產業[2019]1602號

頒佈時間:2019-10-02

實施時間:2019-10-02

時 效  性:現行有效

效力級別:部門規範性檔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援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着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持續推進服務領域改革開放,努力構建優質高效、佈局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產業新體系,不斷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主要原則。

以人爲本,優化供給。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多更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優先補足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着力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供給能力,實現服務付費可得、價格合理、優質安全,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催生創造新的服務需求。

市場導向,品牌引領。順應產業轉型升級新趨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公平競爭中提升服務業競爭力。堅持質量至上、標準規範,樹立服務品牌意識,發揮品牌對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着力塑造中國服務品牌新形象。

創新驅動,跨界融合。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服務技術、理念、業態和模式創新,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服務業與農業、製造業及服務業不同領域間的融合發展,形成有利於提升中國製造核心競爭力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發揮中國服務與中國製造組合效應。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服務領域改革,破除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政策體系和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和潛力。推動服務業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合作,鼓勵服務業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規模不斷擴大,佔GDP比重穩步提升,吸納就業能力持續加強。服務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效率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生活性服務業滿足人民消費新需求能力顯著增強,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公共服務領域改革不斷深入。服務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對外開放領域和範圍進一步擴大,支撐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功能突出、錯位發展、網絡健全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推動服務創新。

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打造一批面向服務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平臺,推動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服務領域深度應用,提升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引導傳統服務業企業改造升級,增強個性化、多樣化、柔性化服務能力。鼓勵業態和模式創新,推動智慧物流、服務外包、醫養結合、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新業態加快發展,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圍繞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開展創新創業創造。推動數據流動和利用的監管立法,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

(二)深化產業融合。

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引導農業生產向生產、服務一體化轉型,探索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推動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支援利用農村自然生態、歷史遺產、地域人文、鄉村美食等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老、科普教育、文化創意、農村電商等業態,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製造業龍頭企業技術研發、工業設計、採購分銷、生產控制、營運管理、售後服務等環節向專業化、高端化躍升;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鼓勵有條件的製造業企業向一體化服務總集成總承包商轉變;開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以大型服務平臺爲基礎,以大數據和資訊技術爲支撐,推動生產、服務、消費深度融合;引導各地服務業集聚區升級發展,豐富服務功能,提升產業能級;推進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發展;深入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三)拓展服務消費。

補齊服務消費短板,激活幸福產業潛在服務消費需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在擴大試點基礎上全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簡化社會辦醫審批流程,鼓勵有實力的社會機構提供以先進醫療技術爲特色的醫療服務;加快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擴容;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打造中高端服務消費載體,吸引健康體檢、整形美容等高端服務消費迴流。推動資訊服務消費升級、步行街改造提升,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新興消費體驗中心,開展多樣化消費體驗活動。鼓勵企業圍繞汽車、家電等產品更新換代和消費升級,完善維修售後等配套服務體系。着力挖掘農村電子商務和旅遊消費潛力,優化農村消費市場環境。完善消費者保護機制,打造一批放心企業、放心網站、放心商圈和放心景區。

(四)優化空間佈局。

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建設國際型、國家級的現代服務經濟中心,形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推動城市羣和都市圈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要素市場一體化,構建城市羣和都市圈服務網絡,促進服務業聯動發展和協同創新,形成區域服務業發展新樞紐。強化中小城市服務功能,打造一批服務業特色小鎮,形成服務周邊、帶動農村的新支點。完善海洋服務基礎設施,積極發展海洋物流、海洋旅遊、海洋資訊服務、海洋工程諮詢、涉海金融、涉海商務等,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服務體系。

(五)提升就業能力。

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培育專業化、國際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鼓勵發展招聘、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和管理諮詢、進階人才尋訪等業態。支援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元化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鼓勵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增設服務業相關專業,對接線上線下教育資源,推動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和企業建設試點。圍繞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健康養生、醫療護理等民生領域服務需求,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增強服務供需對接能力。

(六)建設服務標準。

瞄準國際標準,推動國際國內服務標準接軌,鼓勵社會團體和企業制定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完善商貿旅遊、社區服務、物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休閒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家政服務、保安服務等傳統服務領域標準,加快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節能環保、知識產權服務、商務服務、檢測認證服務、嬰幼兒托育服務、資訊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標準研製。開展服務標準、服務認證示範,推動企業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面實施。

(七)塑造服務品牌。

支援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和地方政府開展服務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樹立行業標杆和服務典範,選擇產業基礎良好、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率先組織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服務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服務品牌。研究建立服務品牌培育和評價標準體系,引導服務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運用品牌培育的標準,健全品牌營運管理體系。加強服務品牌保護力度,依法依規查處侵權假冒服務品牌行爲。開展中國服務品牌宣傳、推廣活動,以“一帶一路”建設爲重點,推動中國服務走出去。

(八)改進公共服務。

緊密圍繞城鄉居民優質便利生活需求,統籌規劃公園綠地、無障礙通道、公共交通、停車場地、社區衛生中心、村衛生室、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合理佈局社區養老、托育中心、便利店、洗衣房、售後維修、物流快遞等便民服務設施,提升各類公共文化、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水平。制定完整社區建設標準,明確社區各類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和建設要求。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提高政府服務羣衆、服務企業水平和能力。加快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建立全國統一、多級互聯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在保障資訊安全前提下,建立健全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醫療機構等領域的資訊查詢系統,提高標準化、便利化、規範化水平。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

(九)健全質量監管。

推動服務業企業採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方法,公開服務質量資訊,實施服務質量承諾,開展第三方認證。制定服務質量監測技術指南等規範,加快構建模型統一、方法一致、結果可比的服務質量監測體系。加強服務質量監測評價技術機構佈局建設,服務質量監測評價能力和範圍基本覆蓋到主要服務行業和公共服務領域,定期通報監測結果,督促引導社會各方提高服務質量水平。加快服務質量監管立法,建立健全服務質量監管協同處置機制,及時依法調查處理重大服務質量安全事件,不斷完善服務質量治理體系。

(十)擴大對外開放。

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積極引進全球優質服務資源,增強服務業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以“一帶一路”建設爲重點,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拓展市場,推動服務業和製造業協同走出去。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鞏固提升旅遊、建築、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拓展中醫藥等中國特色服務貿易,培育文化創意、數字服務、資訊通訊、現代金融、廣告服務等新興服務貿易,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質量管理等高技術服務進出口。

三、政策保障

(一)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服務業“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和服務商標註冊週期。深化企業簡易註銷改革,試點進一步壓縮公告時間和拓展適用範圍。取消企業名稱預先覈准,開展擴大企業名稱自主申報改革試點。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制定加快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的意見。堅決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爲。對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在質量監控、消費維權、稅收徵管等方面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推進服務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健全對失信主體的懲戒機制。探索建立涉及民生安全的重點服務領域從業人員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完善服務消費領域信用資訊共享共用機制。加強服務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服務業價格監管,及時查處消費侵權等問題。

(二)加大融資支援。

進一步完善有關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創新機制和產品,按照市場化、商業化原則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通企業融資“最後一公里”,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探索透過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銀行帳戶服務。發展動產融資,依託現有交易市場,合規開展輕資產交易,緩解中小服務業企業融資難題。引導創業投資加大對中小服務業企業的融資支援,支援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業企業上市融資,支援科技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三)強化人才支撐。

鼓勵服務業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鑑定(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覈),對透過初次職業技能鑑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登記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鑑定補貼。進一步暢通非公經濟組織人員和自由職業者職稱申報渠道。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對海外高端服務業人才的引進力度,改革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運用股權激勵遞延納稅等政策,鼓勵服務業企業採用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引留人才。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政策。

(四)保障用地需求。

優化土地供應調控機制,保障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適應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特點,創新用地供給方式。實施“退二進三”“退低進高”,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容積率用於自營生產性服務業的工業企業,依法按新用途辦理相關手續。加強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有效發揮歷史建築服務功能。

(五)落實財稅和價格政策。

落實支援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做好政策宣傳和納稅輔導,確保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擴大購買範圍,優化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強購買服務績效評價。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全面落實工商用電同價政策,推動地方落實國家鼓勵類服務業用水與工業同價;在實行峯谷電價的地區,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展商業用戶選擇執行行業平均電價或峯谷分時電價試點。落實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稅費減免、資金支援、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政策。

(六)建立健全統計制度。

健全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建立健全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統計分類,完善統計分類標準和指標體系,提高統計數據及時性和精準度。逐步建立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統計資訊定期發佈制度,建立健全服務業重點領域統計資訊在部門間的共享機制,逐步形成年度、季度資訊發佈機制。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強化主體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認真落實指導意見各項任務要求。各地方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切實推動本地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進展情況。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制定配套政策,加強對地方工作的督導,推動指導意見有效落實。要充分發揮服務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細化實化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適時開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評估工作,加強對指導意見實施的督促檢查,紮實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市場監管總局

2019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