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法律生活 法律職場 糾紛問題 法律經濟 律師解答 合同範本 法律科普 其他法律
當前位置:法律知識吧 > 法律顧問 > 法律

怎麼造謠被治安處罰

欄目: 法律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怎麼造謠被治安處罰

刑事犯罪是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消極因素的綜合反映,並且這種反映表現的領域和強度,與一個國家社會變革的深度和廣度密切相關。法律明文規定爲犯罪行爲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爲犯罪行爲的,不得定罪處刑。現代犯罪的類型有很多種,刑法中對於不同的犯罪情形以及類型都進行了相應的分類,刑事犯罪的種類很複雜。

精選律師 · 講解實例

網上造謠怎麼治安處罰

下面是關於網上造謠怎麼治安處罰的解答、

一、網絡傳謠會受到治安處罰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條例》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爲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爲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資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佈他人隱私的。

會不會受治安處罰,還要根據網絡傳謠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或者造擾亂公共秩序的會受到處罰。

二、如何辨別網絡謠言

1、要覈實資訊來源。在看到某篇特別聳人聽聞的資訊時,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來源是否權威可靠,發消息人能否爲所發的消息負責,如果來源僅僅是來自個人的博文或qq羣裏的傳播,而非主流媒體,其作爲謠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靜分析。針對某個事件仔細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問題。

3、三是要增強責任感。網絡謠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網民都是網絡構成的主體,都應該有責任意識。爲自己在網上所說的每一句話,傳播的每一條消息負責,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關係到整個互聯網大環境的純淨,網絡謠言也會隨之減少。

4、要有一定的科學、法律、社會常識,提高“免疫力”。比如,傳言說吃“轉基因”食物會被“轉基因”。運用高中生物學知識可知,我們食入的食物,最終被消化爲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後在體內重組成構成人體的肌肉等物質,所以不能吸收“轉基因”。

5、對網上瘋狂煽情、口水四濺,感嘆號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頂”之類話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實性,因爲真相的力量足夠強大,不需要煽情。

三、網絡謠言的表現形式分類

(一)根據製造的謠言內容的不同,網絡謠言主要有以下六類:

1、網絡政治謠言

主要指向黨和政府,主要涉及政治內幕、政治事件、重大政策出臺和調整等內容,讓公衆對國家秩序、政治穩定、政府工作產生懷疑和猜測,破壞黨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定。“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就屬於這一類。

2、網絡災害謠言

捏造某種災害即將發生的資訊,或者捏造、誇大已發生災害的危害性資訊,引起公衆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引發“搶鹽風波”的核輻射謠言、引發羣衆逃亡並導致4人遇難的響水縣“爆炸謠言”等都屬於這類謠言。

3、網絡恐怖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虛構恐怖資訊或危害公衆安全事件資訊,引發公衆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引起公衆對政府管理的不滿,影響社會穩定。“‘針刺’鬧到重慶”等屬於這類謠言。

4、網絡犯罪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駭人聽聞或令人髮指的犯罪資訊,引起公衆憤怒、恐懼,引發公衆對政府、政府工作人員或某些羣體的不滿,同時也影響當事人的聲譽,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如“黔西部分鄉鎮兒童被搶劫盜腎”等屬於這類謠言。

5、網絡食品及產品安全謠言

捏造或誇大某類食品或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引起公衆對該類食品或產品的抵制,導致該類食品或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損失。比如“皮革奶事件”,讓奶企等蒙受巨大損失。

網絡個人事件謠言針對某些個人特別是名人而編造吸引眼球的虛假資訊,侵害當事人隱私,給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經濟損失。比如趙本山“被限制出境”以及衆多名人“被死亡”等都屬於這類謠言。

(二)根據製造謠言的方式不同來劃分,網絡謠言主要有4種類型:

1、網上爆料,發佈捏造的不實資訊;

2、網上求證,網民發佈求證真相的帖子,部分跟帖人憑藉想象進行評述,形成謠言;

3、“網上水軍”、“公關公司”等,捏造新聞、事件和虛假資訊;

4、部分媒體法人或媒體從業人員,以實名認證微博、博客所發佈的不實言論。

如果您還想了解其他法律問題,本站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諮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