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生活 法律职场 纠纷问题 法律经济 律师解答 合同范本 法律科普 其他法律

肇事逃逸拘留几天才能出来

栏目: 交通事故案例 / 发布于: / 人气:1.64W
肇事逃逸拘留几天才能出来

一、肇事逃逸拘留几天才能出来

1、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治安拘留的,最多拘留15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肇事逃逸涉嫌构成犯罪,依法被刑事拘留的,一般拘留三天到三十天不等。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通常会在拘留后的三天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天到四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到三十天。

二、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1、所谓逃逸,客观上表现为逃离事故现场、畏罪潜逃的行为,逃逸行为一经实施,即告成立。即便肇事人逃离事故现场不远或不久.即被交警追获或者被其他人拦截、扭送,均不影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因而不存在“逃逸未遂”的问题。如果行为人确已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那么,即便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或是在逃逸状态持续过程中,能及时放弃其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听候处理,且也不论其中止逃逸是基于个人良发现还是害怕罪责加重等何种缘故,该事后“中止逃逸”的行为均不得推翻对其先前逃逸行为的认定,而仅认定其事后的行为为自首,即分开认定,而不宜相互冲抵。

2、肇事人在肇事后运送伤者去医院抢救.在未来得及及时报案前就在途中或医院被抓获的,一般应认定为无逃避法律追究目的,但若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又偷偷离开的,有报案条件和可能而不予报案事后被抓获的.就应当认定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同样,在基于临时躲避被害人亲属加害的情况下,肇事人的临时躲避行为只是基于被害人亲属现实加害的急迫情形或现实加害的高度可能而采取的临时不得已的紧急或预防性避难措施,目的在临时躲避,应认定为不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不属于肇事后逃逸;反之,在临时躲避情形消失后,在有报案条件及可能的情况下,仍不予报案而继续逃避的,其性质又转化为肇事后逃逸,同样应当认定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认定肇事人“逃逸”不能仅仅看肇事人是否离开现场,其关键在于肇事人是否同时具备“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立即投案”的行为特征。如果肇事人肇事后积极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当然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反之,如果肇事人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后没有立即投案,均属于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为。

网站地图